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新闻中心

《20岁小伙患脑瘤,母亲下跪医生把命救》

发布时间:2012.09.05 发布人:管理员 来源:河南省直三院 浏览次数:535

 

来自河南省直三院放射科的一名真实报道-----

《20岁小伙患脑瘤,母亲下跪医生把命救》

     

    2011年11月20号这天上午9点时,一位衣着褴褛的中年妇女踉踉跄啮走进导管室,随着哇的一声大哭双膝紧紧跪地,跪在了放射科陈清亮主任的面前,哭声中能让我们清楚的听到一句话:大夫,求求您,一定要救好我儿子!正准备开始手术的陈主任急忙双手把病人搀扶起来,用真诚的语言郑重的点点头说:好!你放心!我们一定会尽力!这种情景可能是我们电视上常见的,然而,这种真实的场景在我们河南省省直第三人民医院如实发生了。

    原来下跪陈主任的是20岁小伙袁付生的母亲,袁付生家住在河南周口项城县,2011年11月份来我们医院求医,当时脑外科以“头痛待查”收入院,病人的病历主诉上除了头痛半年余,多方求医治疗效果不佳外,再也找不到相关的信息了,介于病人病情复杂,脑外科随拿着病人CT片子和核磁来我们放射科,经过陈清亮主任仔细研究会诊,发现病人片子是显示脑动脉瘤,有3X4cm的脑瘤,压迫神经引起的病人头痛,如果手术治疗不但对病人损伤大,并且危及生命,陈主任认为唯一可行的方案是介入治疗,先进行全脑血管造影,造影后确定肿瘤部位再放入脑动脉支架是最佳治疗方案,确定方案后,为了万无一失,陈主任又查阅大量书籍和资料,并联系了他的博士生导师,郑大一附院的韩新魏教授,韩教授是我们河南省介入治疗上一颗璀璨的明星,他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方面开展最早的,曾多次著书立说,陈主任在郑州大一附院硕士学习期间,跟从韩教授做了很多全脑血管介入的手术,因此在全脑血管介入方面也有着很深的造诣,为了更多地了解患者信息,陈主任术前多次访视,让患者家属非常感动,一切准备就绪,手术定于11月20号这一天。

    这天一大早,陈主任就在导管室准备着,导管室吴建青护士长也早已井然有序地准备好,如果说手术风险非常大,那么选择局麻手术可能是风险中的其一了, 因为病人家里非常穷,如果全麻对病人经济上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说实话,当时我们都同情病人,能省费用的都省了,介于此只有选择局麻,局麻如果病人能配合好也是一样的,整个手术对病人要求非常严,病人必须稳丝不动,选择好麻醉方式和介入材料后,请患者母亲过来谈话签字,患者母亲一进导管室就跪在陈主任面前,于是就出现了我们开头的一幕,

    整个手术足足三小时,患者配合默契,因为术前我们详细给他说明术中的配合,就这样,从全脑血管造影到脑动脉支架植入,病人始终是清醒的,手术我们做的非常成功,生活中我们或许对介入治疗肿瘤不是太了解,为什么说脑瘤的介入治疗是治疗脑瘤的最好办法呢?其治疗的优点如下:

    靶向性(针对性)强:精确定位,精确治疗,直接切断肿瘤血液供应,将肿瘤细胞“饿死”,对正常组织损伤小。这是脑瘤的介入治疗关键的优势。

    可重复性强:肿瘤微创治疗不受肿瘤细胞代谢周期限制,根据病情和治疗需要,可分阶段、多次、反复对付多发的或反复出现的肿瘤结节。

    实时疗效评估:在现代影像设备(DSA)的监视下,精确地进行实时疗效评估。

    副作用小:用药量小,局部药物浓度高,且不存在耐药性问题,副作用小。

    创伤小:肿瘤微创治疗皮肤创口仅为2mm左右,患者痛苦少。

    病人手术非常成功,术后我们回访效果很好,病人家属送来锦旗以示感谢,我们陈主任习惯性地握住患者家属的手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我发现母爱是一条河,流入大海。世上千千万万个母亲的爱汇成了一个巨大的大海。母爱在我们身边,却又感觉很遥远。原来,母爱是因为我们的存在而闪耀着光茫,不是吗?20岁小伙袁付生的母亲为了自己儿子能够被救,不顾自己白发苍苍,下跪我们医务工作者来救儿子,或许世界的母亲都是一样的,因为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将我们心痛.这个人就是母亲,这种爱就是母爱.能心痛,会心痛是好的,是仍有希望的.因为你还有爱,因为你还在乎,所以有痛,所以会痛.痛过之后,我们学会了珍惜,学会了豁达,学会了理解--生命原来是由一次次的痛堆砌起来的!  朋友,你说是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