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News Center
近日,我院东区保健科门诊打水痘疫苗的孩子越来越多。据了解,东区个别幼儿园 、小学、初中爆发水痘,某中学一个班级有超过三例患者,部分班级现已停课在家隔离治疗。
为了加强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必须要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提高对传染病的预防意识,避免交叉感染。
水痘是什么?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传播。
水痘潜伏期一般为12至21天,初期会出现发热、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等症状。持续1至2天后,则进入出疹期。这种病一年四季都会发生,冬春季是高发期,常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
水痘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两周的潜伏期,患者会出现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皮疹结痂后一般不会留下疤痕,大多会自愈。发生水痘,主要对症处理,预防皮肤继发感染;而对于症状较重的,建议家长还是要带孩子去看医生。
据了解,在国家法定传染病中,水痘并不在其中,原因就是其危害相对较小。不过,很多人对水痘的了解不多,甚至还有许多误解。
“孩子打了疫苗是不是就不会再出水痘了?”
“3岁多的时候就出过一次水痘,应该不会再出了吧?”
“大人应该不要紧,不会被传染吧?”…
误区一:水痘是夏天得的病
事实上,水痘一年四季都能得,而冬春季节最多。
误区二:打了疫苗就不会再出水痘
接种了疫苗也并非有了“金钟罩”。
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治疗水痘的特效药,而且也不建议预防性用药。目前,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注射水痘疫苗后,约两周后才会产生抗体。但是,水痘属于二类疫苗,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接种过。即使接种了疫苗也并非有了“金钟罩”,任何疫苗都不能保证百分之百不发病,况且疫苗都有一定的保护期限和保护率,超过5年效果就会慢慢减弱。
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孩子们最好接种2次水痘疫苗。也就是1岁到1岁半接种后,在4岁到6岁,即间隔3年到5年再接种一次,这样它的保护效果就能达到95%至99%。
误区三:出过水痘就可以高枕无忧
“出一次水痘终身安全”说法不科学。
水痘的临床表现(症状等)并不严重,但其传染性强,主要经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和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用具(包括玩具)传播,易感染儿童接触后90%可发病。感染后须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社会上存在“出一次水痘终身安全”的说法是不科学的。水痘发生后,机体一般会产生终身免疫,成人再次感染的确不多见,但在营养不良、恶性肿瘤、白血病、糖尿病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机体免疫力下降的情况下,还是不能排除二次感染的可能。
误区四:只有孩子才会出水痘
水痘并非儿童“专利”。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表现的疱疹性皮肤病。虽然该病多发于2-10岁的儿童,但它并非儿童“专利”,而且成人一旦感染,高烧、头痛、呕吐、周身不适等症状明显比儿童更严重,病程也要比儿童长一些。这可能是因为成年人对水痘病毒的反应性较强有关。而从接诊的成人患者来看,绝大多数都有熬夜、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压力大等影响身体抵抗力的多个因素。
误区五:水痘只通过接触传播
水痘的确通过接触传染,但是其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呼吸道传播,并且患者在出疹子前2~5天的传染性最强。此后就是出疹子后5~6天,这时如果水疱破了,没抵抗力的人接触后就可能传染上。而在出疹子前,由于患者仅仅表现为“感冒”症状,易被忽视,如果空气流通不好,病毒就很容易传染给旁人了。
如何预防水痘·
室内要经常通风换气;·
少年儿童少去人多密集的地方;·
从没有出过水痘的少年儿童,可以打水痘疫苗预防。·
值得提醒的是,从没患过水痘的人不具有免疫力,一旦感染,90%—96%都会发病。不过,水痘诊断并不难,患者一般在发热当天出皮疹,水痘出现的部位有向心性特点,即以头面部、躯干为多,四肢较少。确诊后,水痘患者应在家中接受隔离治疗,直至疱疹全部结痂。
孩子出水痘 家长该咋护理
1、注意保持孩子的皮肤清洁。有家长认为,孩子长水痘期间不能够洗澡,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孩子在出水痘期间,更要保持皮肤清洁,一定要定时洗澡,洗完澡用柔软的毛巾或纱布把孩子身体擦干净,之后可给孩子涂抹一些止痒的药膏。
2、注意帮孩子止痒。孩子出水痘的时候一般都会发痒,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适当的止痒药。如果孩子很小,可给孩子戴上棉质手套,防止抓破疹子而发生皮肤感染。
3、长水痘的时候,不能用阿司匹林退热,可能会引发其它并发症,水痘本身不是严重的疾病,但水痘的并发症却不轻微。如果使用退烧药,请按照医生的建议用药。
4、水痘的传染性很强,若孩子长了水痘,最好在家休养,直到身上的疹子完全结痂并脱落。
如有更多疑问
电话咨询电话:0371-87520683
文/马雪花(东区预防保健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