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News Center
2014年7月3日,我院消化科收住一名89岁的急性上腹部疼痛的老年女性病人。经急诊超声探查发现患者肝脏巨大囊性病变;上腹部增强CT扫描提示肝右叶巨大囊肿,胰胆管及临近胃肠道受压【图1】。综合临床症状、影像及生化检查结果,消化科李鸿彬主任初步诊断为为肝右叶巨大肝囊肿并感染。考虑到患者高龄、一般状况差、上腹疼痛剧烈的特殊情况,进行消炎支持治疗的同时,同介入科陈清亮主任讨论后决定采用介入微创治疗的方式为患者解除病痛。
2014年7月4日上午,导管室护理人员及郑晓永医师为患者进行了严密的监护,陈清亮主任同消化科杨雅阁医师一起为患者实施了该手术。在DSA监视下,局麻预定好的穿刺点,采用经皮经肝穿刺方式,将一根引流管置入到囊肿内,造影确认囊肿壁完整【图2】;为防止引流过快造成患者血压下降,接上引流袋将浅褐色浑浊囊液缓慢释放出来。经过24小时引流出来近2000ml囊液后,患者症状消失。与7月5日上午患者推入放射科CT室行囊肿硬化治疗,首先经引流管注入约50ml稀释的造影剂行CT扫描,再次确认囊肿壁完整,将硬化剂缓慢注入囊肿内,反复冲洗至硬化剂颜色不再浑浊后保留5分钟,尔后全部抽出,再次CT扫描显示原囊肿消失,囊腔内保留少量硬化剂【图3】。该操作过程中患者无特殊不适。
(图1 上腹部CT扫描显示肝右叶巨大囊肿。 )
( 图2 在DSA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方式将引流导管引入到囊肿内,造影确认囊肿壁完整。)
(图3 囊液引流后用硬化剂对囊肿进行硬化治疗,CT扫描显示囊肿消失。)
肝囊肿是肝脏内常见的良性疾病,生长缓慢,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巨大的或肝门部附近的肝囊肿可出现明显的压迫症状。若合并感染后可造成短期内囊肿的体积增大,出现畏寒、发热、腹痛等的症状。以往治疗方法以开腹手术切除或腹腔镜下开窗引流治疗为主,但存在着术后恢复时间长,患者痛苦大而且经济负担重,且部分病人难以耐受全身麻醉的弊端。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囊肿的影像引导下穿刺抽吸硬化治疗,以其创伤小、代价低、操作简单、效果显著、复发率低而成为常规的治疗手段。其作用机制是硬化剂无水乙醇与囊肿壁充分接触后,囊壁细胞蛋白凝固变性,细胞破坏失去分泌功能,囊壁硬化闭合。
我院介入科陈清亮主任自2008年起同我院综合外一科,泌尿外科,妇产科及消化科联合,广泛开展了经CT或超声引导下的肾囊肿、肝囊肿及卵巢囊肿的硬化治疗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放射科 王莉)